还记得人生初遇的那个春天吗?音乐剧《粉丝来信》周末南京上演

2023-05-18 17:09:14来源:扬子晚报

缪斯给予的灵感于信中幻化成光,因书信连结的命运最终会走向何方?在《粉丝来信》的故事中,我们可在其中探寻文学的脉络,触摸真挚的情感。这次,藏于笔下的愿望,终于公之于众……5月19日、20日,由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出品的音乐剧《粉丝来信》将在南京保利大剧院连演三场。


(相关资料图)

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暗流涌动。彼时的公共租界内,金海鸣、丁宁等作家们组成了“七人会”,坚守着《朝华》杂志。初入编辑室的郑微岚,心中有一个秘密:他曾以“夏光”的笔名和海鸣长期写信通讯。在此期间,“夏光”的形象就在他笔下不断完善,慢慢生长。她是缪斯女神般的存在,她的出现给海鸣和微岚带来了光,却也同样带来了噩梦。

“那是个风呼啸着吹过的春天”

合理汉化时代背景

中文版《粉丝来信》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文学与出版的重镇——上海,描绘了上世纪40年代的文人世界。这看似是不容争议的不二之选,实则基于当下的历史叙事、文化场域及知识分子个体命运等多方面的考量。

自1920年代后期,上海一度成为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中心,大批知识分子在此云集,同时通过出版社、邮局、作家住所等现代都市文化空间,编织起了知识分子公共交往的空间网络。

他们大都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在意识形态分歧渗入日常生活的年代,几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倾向。其中一部分已经名满天下,另一部分当时尚未为人所知,但他们将在中国文化的日后进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七人会的设定正是这样的存在。他们苦于战争对纯文学的摧残,却仍要秉持文艺的价值,进行有着长远考量的创作。

因此,音乐剧《粉丝来信》作为文学特征极强的作品,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处细节都试图以尽可能真实的笔触还原1940年代上海滩的文学风貌。

“瞬间的耀眼被永远珍藏”

极致运用舞台空间

为了向观众传达更直接的情感浓度和本土特色,中文版对舞美道具也进行了彻底的重制,从“写实”中生发“超现实”,呈现出亦真亦幻、现实与内心交织的戏剧空间。

音乐剧《粉丝来信》的舞台设计相对更侧重于叙事。而剧中许多富有魔力的场景,都是舞美设计徐肖寰查阅了无数的书面资料,以及与其他主创反复调试后的成果。无论是象征当时天地的萧瑟黑暗还是代表回忆世界入口的窗户,或是用纷纷飘洒的稿纸象征写作空间的崩塌,它们都在舞台上共同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而在舞台上被频繁或大面积运用的镜子和书籍,本身就存在一种奇妙的联结。人们可以透过它们来观察世界、审视自己。书籍和镜面所呈现的世界都来源于现实,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我们熟悉的日常世界,它们都以各自特定的视角,折射出日常生活中无法看到或是忽视不见的部分。

“一起为了神秘的她来干杯”

细腻诠释人物底色

音乐剧《粉丝来信》是特殊时期的时代缩影。社会背景相对复杂,生活物料相对贫乏。在这样的框架限制之下,一群鲜活且各具特色的文学青年,正需要以相对风格化的设计潜心塑造。

在服装造型设计诸雅创作之初,便将剧本逐字逐句地分析阅读,力求找出人物显性或隐性的性格特征,及其社会属性、外部形象等线索。目的只是表现角色的存在状态,它并不拘泥于美丑、无关形式,只是以戏剧中角色的本来面目存在着。它帮助演员进入角色,融入情境,隐入主旨。

受到粉丝们追捧的夏光的白裙正出于这样的精心打磨。作为微岚的女性身份,也是剧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夏光自诞生之初,便被赋予了得天独厚的角色光环。彼时的夏光,犹如战火纷飞间,那一缕白月光,疗愈着病入膏肓的海鸣。自带疗愈光环的她,是内心纯粹、令人愉悦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相关链接:

卡司排期

5月19日19:30场次

徐均朔、刘岩、郭耀嵘

傅祥安、张琛、舒荣波、孙礼杰

5月20日14:30场次

徐均朔、刘岩、郭耀嵘

傅祥安、张琛、舒荣波、孙礼杰

5月20日19:30场次

张博俊、施哲明、郭耀嵘

傅祥安、张琛、舒荣波、孙礼杰

校对 李海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今日热门
More
生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