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通讯员 许婷婷 王广兆
放化疗“毒副作用”是影响口咽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难题。如何在确保化疗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毒性,又不影响疗效?
8月22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悉,该院放射治疗中心教授陆雪官、教授许婷婷团队近日发布一项研究成果,首次证实中国人群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的口咽癌患者可以从放化疗“低毒”方案中获益:即采用低强度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在获得同样疗效的同时,明显降低因治疗毒性对生存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可以更好回归社会。该成果近日在国际放射肿瘤学顶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Biology·Physics》在线发表。
口咽癌包括扁桃体癌、舌根癌、软腭癌、咽后壁癌等,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口咽癌的主要病因之一。由于性行为等人群生活习惯的变化,近年来,HPV感染相关口咽癌的全球发病率正逐年攀升,其在美国口咽癌整体新发病例中占比已达60%以上,逐渐成为口咽癌的主流组分。在中国,HPV相关口咽癌的发生率一度被认为远低于欧美国家,未引起足够重视。
陆雪官表示,根据国内以往的诊疗经验,HPV阳性口咽癌的首次治疗往往以外科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HPV相关口咽癌预后显著优于HPV非相关口咽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该瘤种具有较高的放疗、化疗敏感性,而如果对放化疗相对敏感,也使得大部分患者能获得长期生存。
“我们也观察到,在HPV阳性口咽癌同步放化疗取得良好疗效的当下,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口腔粘膜炎等毒性反应也不少见,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保留疗效的前提下,能否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治疗毒性反应,已成为我们研究团队近年来的重点努力方向。”陆雪官说。
基于上述背景,陆雪官、许婷婷团队开展了国内首个HPV相关口咽癌的减强度治疗研究成果,这项II期前瞻性研究共入组了48例初诊HPV阳性口咽癌患者。
研究数据显示,整组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5.4%和93.6%,其中低强度治疗组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达到100%。此外,低强度治疗组3/4级口腔粘膜炎,1/2级白细胞减少、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疲劳、体重下降、低钠血症、肝肾毒性发生率均显著降低。
陆雪官表示,上述研究结果首度证实在中国HPV相关口咽癌患者中,采用低强度治疗同样可实现减“毒”不减“效”,可以明显减低因治疗毒性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其更充分地回归正常生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许婷婷教授、沈春英教授和周鑫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陆雪官教授、胡超苏教授和头颈外科嵇庆海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