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秀丽富饶的扬子江畔,到绵延高耸的唐古拉山,江苏与拉萨,相隔3800公里漫漫征途,相距3800米海拔落差,却因对口支援而紧密相依。自1994年江苏建立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工作机制以来,至今已有二十九载。去年6月,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开启了援藏工作新征程。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近日跟随采访团走进拉萨,深入了解一年来,江苏援藏干部人才如何聚力“产业援藏、民生援藏、智力援藏、文化援藏”等重点任务,落实江苏“十四五”援藏项目规划,在推动拉萨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征程中,书写走在全国前列、富有江苏特点的绚丽篇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能够来到这里上学,我非常开心!我觉得离自己的理想又进了一步!”6月15日,记者在拉萨江苏实验中学见到了该校高二文科班的学生白玛央宗卓嘎,她告诉记者,这里的学生都以能考上拉萨江苏实验中学为荣。“因为江苏援藏老师的到来,这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让我们对知识吸收度更高了,对很多事情有了更加多元、全面的认识。”在援藏老师的影响下,白玛央宗卓嘎早早树立了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
记者了解到,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的全日制、寄宿制、示范性完全中学。经过不断探索积淀,逐步确立了以“爱国、团结、求真、笃学”为校训,以“责任教育”为核心的育人理念。
2019年,学校成为西藏自治区首批示范高中,同年招收内地西藏初中班学生;2020年7月入选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如今,把孩子送到拉萨江苏实验中学上学,已成为许多拉萨家长热切的期盼。
刘应是该校的团委副书记,与各个批次的江苏援藏教师相处已有10年。“他们是一群非常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为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很多变化。”刘应说,江苏援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挖掘和发扬两地文化特色,促进了江苏与西藏本地的文化交流,而这些正是民族团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最好体现,“江苏援藏教师还积极参与到校园建设和教育改革中,为学校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让刘应印象深刻的是来自江苏如东的第十批援藏教师吴苏东。到达拉萨后,吴苏东克服身体不适,迅速进入工作节奏,他总是学校里第一个到的老师,还经常加班到夜里十一二点。“一名优秀的教师,总是很容易就会被人看见。”刘应表示,江苏援藏教师的敬业身影在学校随处可见,这种责任感鼓舞和感动了很多当地老师。
“我支援拉萨的时间是有限的,我就是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帮助到当地的孩子和老师。”在吴苏东看来,过去在江苏他也是这么工作的,这次援藏,他会把在江苏的工作方式方法通过“传帮带”留下来。和吴苏东结对的当地教师叫做次旦央吉,在平时的教研中,吴苏东经常会和她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呈现出具体的生活情境,在准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文,提升语文素养。也正是在吴苏东的帮助下,次旦央吉顺利完成了拉萨市语文组大教研示范课和西藏自治区初中藏文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公开示范课。
“我们每位援藏教师都与本校的在藏教师进行了‘青蓝结对’,指导制订年轻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提升当地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该校校长,来自江苏如东的第十批援藏教师殷飞介绍。此外,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援藏工作的重点。在结合西藏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江苏援藏教师们认真汲取江苏教育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确立了“学案导学”助学课堂为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学校还利用“苏中论坛”这一平台,邀请江苏南通、扬州等地的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导学案开发、使用为内容的专题培训。
改变西藏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记者了解到,多年下来,江苏教育援藏工作已经实现幼儿园、小学、初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各门类教育全覆盖。拉萨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徐州开班,帮助培养具有鲜明“苏教特色”的骨干教师队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为拉萨幼师的骨干培养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常州、南通两地西藏民族中学连续多年中考成绩在全国西藏班校中名列前茅;刚刚过去的一年,拉萨江苏实验中学高考上线率达99.5%,本科率达90%,在同类学校名列前茅,学校初中班也被誉为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文 周天琦/视频
编辑: 王娣
标签: